大清第一王,多尔衮的悲惨结局,坠马而亡,惨遭鞭尸,断子绝孙
大清第一王,多尔衮,生前有多风光,死后就有多悲惨。
1644年,八旗大军在多尔衮的带领下,挥师入关,占领北京城,南下追击农民军,从此定鼎中原,完成了对全国的统治。
9月,顺治从沈阳来到北京,在太和殿再次举行登基大典,成为大清入关后的第一个皇帝。
清军入关,多尔衮居功至伟。他被封为摄政王,叔父摄政王,皇叔父摄政王,皇父摄政王,称呼的变化,也反映出多尔衮的地位不断在提高。
从1644年到1650年,是多尔衮的“黄金时代”。
名义上,顺治是皇帝,但他只是一个小屁孩,入关那一年,他仅仅6岁。因此,多尔衮以“摄政王”的名义,大权独揽,成为大清国“事实上的皇帝”。
作为人臣,多尔衮的地位已经达到了巅峰,他的竞争对手,也一个个的被他给打到。豪格死了,济尔哈朗被降爵罢官,放眼天下,已经没有人能制约他了,如果他愿意,他随时可以取代顺治。
可惜,历史给他开了一个大玩笑,正值壮年的他,居然从马上摔下来,摔死了。
他的噩运也从此开启,他的陵墓被顺治毁掉,他的尸体被顺治鞭打,他的一切爵位荣誉被顺治剥夺,压抑了7年的顺治,终于开始了他疯狂的报复。
多尔衮有4妻6妾,但是,他却没有一个儿子,仅有一个女儿,东莪格格。顺治倒是没有为难她,把她交给她的堂哥,信郡王多尼抚养,从此以后历史上再也没有关于她的任何记载。
多尔衮一脉,至此断绝。
正所谓,上帝欲让其灭亡,必让其先疯狂。多尔衮确实辉煌过,左手江山,右手美人,好不快活。
然而,这一切,都定格在了他38岁那年。
大清第一王,两度与皇位擦肩而过
多尔衮,曾经是离皇位最近的人,他一生中有两次机会,可惜,最终都与他擦肩而过。
第一次,是在努尔哈赤去世后。
1626年,努尔哈赤发动宁远之战,明朝守将袁崇焕用葡萄牙生产的“红衣大炮”,把努尔哈赤一顿胖揍,努尔哈赤也中弹受伤。
4月,努尔哈赤亲自率军远征蒙古喀尔喀,5月,因为明朝大将毛文龙进攻鞍山,努尔哈赤被迫回到沈阳布置防御。
7月,努尔哈赤背上的毒疮发作,到清河汤泉去疗养,就在疗养期间,努尔哈赤密诏自己心爱的大妃阿巴亥,并透漏出想立多尔衮为继承人。阿巴亥,就是多尔衮的生母。
8月,努尔哈赤在返回沈阳的途中病逝。
在当时的后金政权中,除了努尔哈赤,最有影响力的就是四大贝勒,分别是大贝勒代善,二贝勒阿敏,三贝勒莽古尔泰,四贝勒皇太极。
此时的多尔衮,仅仅14岁,和众位哥哥们相比,他完全不在一个重量级上。
也许是听到了什么消息,皇太极联合其他贝勒,逼迫阿巴亥为努尔哈赤殉葬,打掉了多尔衮唯一的靠山,也让这个秘密,永远的埋在了地下。
皇太极在代善等人的支持下,继承汗位,成为后金政权的新老板。
失去母亲的多尔衮,并没有沉浸在悲痛之中,他跟随皇太极南征北战,为后金政权开疆扩土。
1628年,多尔衮随皇太极出征蒙古察哈尔部,因为军功显赫,被赐“墨尔根戴青”,意思是聪明的统帅。1635年,多尔衮大败蒙古林丹汗,获得元朝传国玉玺。
就是凭借这枚传国玉玺,皇太极在沈阳正式称帝,改国号为“清”。
1636年,多尔衮被封为和硕睿亲王,同年12月,他跟随皇太极出征朝鲜,并带回了两个朝鲜公主做自己的老婆。
多尔衮立下的赫赫军功,为他第二次争夺皇帝之位,攒足了资本。
第二次,是在皇太极死后。
皇太极死的太突然,关于继承人的问题,他没有留下任何的遗诏,这就给后人留下了巨大的人为操作空间。
当时有资格参与皇位角逐的,只有两个人,分别是皇太极长子豪格,皇太极十四弟多尔衮。
论实力,多尔衮三兄弟掌握两白旗,豪格与济尔哈朗掌握两蓝旗;论年龄,豪格虽然是侄子,但是还长多尔衮一岁,而且也是身经百战。
在八旗会议上,两人争吵不下,水火不容,谁也不能压谁一头。无奈之下,多尔衮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,与孝庄太后达成秘密交易,拥立福临为皇帝,条件是自己当摄政王。
在新一轮的八旗会议上,由济尔哈朗首先提出了这个方案,豪格被打的措手不及,被迫拥立福临,但是,他也提出了一个条件,那就是由济尔哈朗和多尔衮共同辅政。
多尔衮,再次眼睁睁地看着皇位从自己身边溜走。
清军入关后,多尔衮的威望达到了顶峰。他以皇父摄政王的身份总揽朝政,他和孝庄太后有藕断丝连的关系,他甚至把皇帝的大印拿到了自己的府邸,文武百官都到他的府邸听候命令。
1650年,多尔衮到古北口打猎,因为胯下的战马受惊,他从马背上摔了下来,居然就摔死了。
这太让人意外了,一辈子玩鹰居然被鹰啄瞎了眼。要知道,骑马打仗是多尔衮的看家本领,他居然是从马背上摔下来摔死的,这个死法,显得太过于随意。
多尔衮死了,最高兴的人,恐怕就是顺治了。
掘墓鞭尸,顺治的报复有多猛烈
多尔衮死了,顺治一时半会儿还没有接受现实,毕竟,他在多尔衮的压制之下生活了7年,虽然有一肚子的委屈,但是,他没有任何实力反抗,只能默默接受。
这一次,他依然是惯性而为。
他率领文武百官出城迎接,为多尔衮修建了豪华的陵墓,用皇帝之礼将他下葬,并追封他为“义皇帝”,庙号“清成宗”。
这就意味着,顺治间接承认了,多尔衮当了7年皇帝的事实,并以追封的形式,承认了他的身份,如果没有后来的变故,我们在历史书上看到的就是大清十三帝,太祖努尔哈赤,太宗皇太极,成宗多尔衮,世祖福临,圣祖玄烨。
可惜,2个月后,天翻地覆。
首先是大臣苏克萨哈出面,告发多尔衮曾经有谋逆之心,私自在家里做龙袍,紧接着就是多尔衮曾经的政敌,纷纷开始告状。
这个时候的顺治才明白,多尔衮是真的死了,笼罩在他头上的阴影没了,他才是大清真正的皇帝,他的大权,又回来了。
于是,顺治对多尔衮展开了疯狂的报复。
他让人彻底毁坏了多尔衮的的豪华陵墓,把多尔衮从棺材里拖出来,然后无情的鞭尸,最后将尸体抛之荒野。
你活着的时候,我拿你没办法,现在你死了,我就要疯狂的出气。
对于这段历史,意大利传教士卫匡国在他所著的《鞑靼战纪》一书中,进行了详细的记录:
那是一座豪华尊贵的陵墓,一群官兵围住了陵墓,将其破坏,陵墓成为一滩灰烬。亡者被他们挖了出来,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腐朽气味,周围的官兵不时辱骂,可是上面的命令却不得不从。开始时,大家有所不忍心地说:对不起了王爷,要是你索命就去找那个下令的人吗?随后他们用棍子敲打尸体,等破坏到一定程度,又用鞭子抽打,随后还将尸体的脑袋砍掉,将尸体暴露于大众视野。
不仅如此,顺治还剥夺了他“睿亲王”的爵位,把他从皇家玉蝶中除名。他要做的,就是让多尔衮从他的生活中消失,彻底的消失。
顺治的这一切所作所为,孝庄太后没有出面做任何的阻止,也许,她委身于多尔衮,真的只是出于被迫,出于政治联盟,出于为儿子谋取帝位。
但凡她和多尔衮有一丝丝的感情,她都不会让儿子这么干。
断子绝孙,唯一女儿下落成谜
多尔衮一生有4妻6妾,但是他的子嗣却非常的匮乏,只有一个女儿,名字叫东莪,母亲是朝鲜公主。多尔衮去世那年,她仅仅12岁。
也因为她只是一个未成年的女子,所以顺治并没有赶尽杀绝,她被送到堂哥信郡王多尼那里生活,信郡王多尼,是多尔衮弟弟多铎的儿子。
至于她后来的生活,史书上没有任何的记载,仿佛就这样凭空消失了一样。
关于她的下落,有许多的民间传说,我们不妨姑且一听。
一种说法是,她后来嫁到了蒙古。
从多尔衮去世到顺治末年,清朝的史料记录中,有两个女子嫁到了蒙古,分别是顺治十三年和顺治十五年。
这种说法是最可信的,毕竟东莪作为一个女子,不可能长期在堂哥家生活,她总要嫁人,以她尴尬的身份,远嫁到蒙古是最好的选择,更何况,满蒙联姻也是大清的传统,也是她最好的归宿。
一种说法是,她就是顺治宠妃董鄂妃。
单从年龄上看,俩人的年龄是一样的,成为恋人也不是没有可能。但是,这种说法只是一种民间调侃,史料上明确记载,董鄂妃的父亲是内大臣鄂硕。不可能是东莪。
还有人说东莪就是《红楼梦》中妙玉的原型,还有人说她流落民间,嫁给了一个汉人,过上了隐居生活。
当然,这些都是人民群众的美好想象,是对一个弱女子的同情而生,不足为信。
多尔衮因为没有儿子,为了不让他绝嗣,他的弟弟多铎把自己的一个儿子多尔博过继给了多尔衮,由他继承了多尔衮“睿亲王”的爵位。
但是,他这个睿亲王只当了2个月,多尔衮就被鞭尸了,多尔博也被夺去了睿亲王的爵位,重新回到多铎一脉。
至此,多尔衮一脉,算是断子绝孙了。
乾隆继位后,认为多尔衮“定国开基,以成一统之业,厥功最著”,因此,为多尔衮平反,重新给他修建了陵墓,恢复他睿亲王的爵位。
这个时候,多尔博的子孙已经传了5代人,乾隆选择第五代人的淳颖继承了睿亲王的爵位,并追封前五代人为睿亲王。
睿亲王这个爵位从淳颖开始,一直往下传,又传了5代。最后一代睿亲王是中栓,是1915年,退位的溥仪给封的。
中栓和其他八旗子弟一样,也是个败家子,民国后开始变卖家产,卖完了房产卖田产,卖完了田产,又打自己祖宗陵墓的主意,联合盗墓贼撬开了祖宗的陵墓,盗取了里面的大批珍宝。
后来因为分赃不均,被告上法庭,被判7年徒刑,最终死在了狱中。
上帝是公平的,在给你打开一扇窗户的同时,也会给你关闭一扇窗户。
生前的多尔衮,是风光无限的,大清朝的“皇父摄政王”,这在268年的清朝历史中,是绝无仅有的,他也享受了皇帝该有的待遇。
奈何身后的多尔衮,是如此的悲惨,连唯一的女儿,都不知所踪。
看来古人要多生儿子还是有道理的,但凡多尔衮能有七八个儿子,也不至于落到如此下场。
举报/反馈
原创文章,作者:zhangermao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ktppt.cn/253359.html